党史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论文

毛泽东反腐败思想与当代价值

发布日期:2015-07-09 14:50:00

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对反腐败问题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思想体系,其内涵丰富、特点鲜明、时代性强。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思想,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反腐败工作,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地阐述了反腐败的重要意义和原则

(一)反腐败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和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兴衰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深刻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只有大公无私、廉洁奉公,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夺取全国胜利。1932年,针对中央苏区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以权谋私案件,毛泽东严肃指出:“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在延安,毛泽东就提醒全党一定要把李自成失败的教训作为前车之鉴,牢牢记取。他特意把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印成小册子,号召全党干部阅读,“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废除蒋介石统治的腐败制度,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再次告诫全党:“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正因为共产党的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和亲民爱民,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反腐治贪作为执政党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深刻认识到腐败则乱、腐败则变、腐败则亡,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政权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1951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转发西南局报告的批语中说:“反贪污、反浪费一事,实是全党一件大事……。我们认为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而着重打击大贪污犯,”“才能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才能克服二中全会所早已预料到的这种情况”。他还指出“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做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的重要。”毛泽东曾告诫全党,腐败现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乱源,轻则引起群众的反对和不满,重则会引起“第二次革命”,造成干部“霸王别姬”、党和国家改变颜色的局面。后来邓小平对此评价说,毛主席在革命胜利后再三强调这个问题,这是看得很深很远的。

(二)确立了反腐败斗争的最高原则

毛泽东认为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1944年9月,他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为人民服务成为全体党员的政治品质和行为准则。

毛泽东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反腐败斗争是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腐败行为从根本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同党的宗旨根本对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就必须同各种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就必须铲除腐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廉政的关键和前提,是检验反腐败斗争成效的根本尺度。

为了防腐拒变,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10月,毛泽东在给延安的电报中,热切地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解放后,全党牢记“两个务必”,抵御了资产阶级“糖弹”的袭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经受住执政和各种风险的考验。

二、比较系统地提出反对腐败的方法途径

(一)提出思想入党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毛泽东认为要消除腐败,首先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清除党员思想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保持党的纯洁性。为此,他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思想上建党的问题,指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针对“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的状况,提出要“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明确提出思想入党的观点,成为毛泽东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为党的思想建设指明了方向。要使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入党,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毛泽东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要求党员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改造世界观,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毛泽东特别重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主张运用整党整风的形式,达到加强党的建设、消除党内腐败的目的。1937年9月,他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他强调“要给人家机会批评自己”,“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来批评自己”。要求进行“思想交锋”,触及灵魂深处,以保持党的肌体生机勃勃,充满活力。1942年至1945年,他领导了第一次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即延安整风,通过组织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地整顿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从而保证了党的团结和抗战的胜利。整风运动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创举。

解放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现象,改善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毛泽东和党中央又把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广到反腐倡廉领域,于1950年至1953年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整党运动,重点是消除腐败,整顿党风,整肃政风。经过整风整党,一批混入党内的各种坏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被清除出党,纯洁了党组织,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毛泽东将加强思想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修养作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为反腐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树立先进典型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毛泽东十分重视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和巨大的感召力。1950年9月,毛泽东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祝词中高度赞扬他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毛泽东树立了一批党员先进典型,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他们是一个标尺、一面镜子、一面旗帜,激励着几代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凝聚成强大的正能量,对于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预防和抑制腐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严厉惩治腐败行为,从严治党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他站在党和人民政权永不变色的战略高度,毫不留情地处罚腐败行为。1931年11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发第十四号训令《关于战争动员和后方工作》,要求“对苏维埃中贪污腐化分子,各级政府一经查出,必须给以严厉的纪律上的制裁。”1932年5月,腐败分子谢步升被处以极刑,这是红都瑞金打响的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1933年,毛泽东批准对罪大恶极的贪污分子熊仙壁处以极刑。1937年10月,发生了黄克功逼婚不成、枪杀女学生的事件,毛泽东指示要处以死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严惩腐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央决定开展“三反”运动。1951年12月1日经毛泽东修改审定的《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指出,“一切从事国家工作、党务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党员,利用职权实行贪污和实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三反”运动就是要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反腐治贪。据统计,运动中全国被判处有期徒刑9942人,无期徒刑67人,死刑42人,死缓9人。特别是面对“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时,毛泽东主张坚决严惩。他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这一案件的处理,表现出毛泽东对反腐败斗争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彻底性,真正做到从高级干部抓起,敢于碰硬、从严治党。“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清除了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贪污腐败分子,进一步在全党树立了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作风。

毛泽东科学地预见到共产党取得政权后,资产阶级将会采取各种手段拉拢和腐蚀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反对资产阶级的腐蚀也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1949年3月,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要求必须预防“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新中国成立后的严峻现实证明了毛泽东的远见卓识,资产阶级通过各种手段拉拢腐蚀党政干部。为了反击资产阶级的进攻,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五反”运动。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1963年又提出“拒腐蚀,永不沾”。防止资产阶级“糖弹”进攻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毛泽东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要途径。认为反腐败斗争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贯彻执行群众路线,能否坚决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设立了从中央政府到基层的监督机构,组织群众性的监督网,动员广大工农群众积极检举,有力地打击了腐败分子,纯洁了革命队伍。1945年7月,毛泽东在同黄炎培讨论中共如何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问题时,明确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负起责来,才不会人亡政息。”为了调动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来信工作。1951年5月,毛泽东向各级党委和政府发出指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他还十分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注重发挥党报党刊的监督作用。

(四)重视制度建设,实行民主监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比较重视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持制定《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6号训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和违法乱纪行为的训令》等。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制定《惩治贪污条例》(草案)、《惩治贪污暂行办法》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先后成立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监督;并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这些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对于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规范党员行为,起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还十分重视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民主监督。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制度,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他说,“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

(五)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对特殊化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毛泽东是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典范,反复强调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指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他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起吃红米饭,喝南瓜汤,同甘共苦;长征路上,“高原寒、炊断粮”,他和战士一起忍冻挨饿;三年困难时期,他常常“几月不知肉滋味”,同全国人民一起勒紧裤带,共度难关。从井冈山到北平,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因为毛泽东的身体力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至今在党的历史上熠熠生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勤俭节约提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高度,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毛泽东反对以功臣自居,对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特殊化。他把儿子毛岸英派到农村、工厂,派到朝鲜前线,最后壮烈牺牲;他要求夫人杨开慧之兄杨开智在湖南听候湖南省委分配工作,分配什么干什么;对于家乡亲友和同学要求安排工作的,一概婉言回绝;提出实行干部低薪、定期参加生产劳动、两参一改三结合等制度,要求逐步废除干部子弟学校等等,旨在克服特权和官僚主义。

三、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反腐败斗争筑牢思想基础

反腐败斗争,思想建设是关键,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入党”的原则。思想是导向,是灵魂。只有保持党的思想上的纯洁性,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大风大浪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在各种诱惑面前筑牢思想防线,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我们的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思想不纯洁,理想信念不可能坚定,是非认识必然模糊,政治立场很容易动摇,”也就经受不起四大考验,必将“导致精神支柱坍塌、人生方向迷失”,最终走向腐败堕落。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真正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真正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消除腐败。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反腐倡廉,必须把道德反腐与制度反腐结合起来,根本途径是制度建设。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认真总结党在反腐倡廉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作法,强调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搞好顶层设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国家反腐败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构建完善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体系。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实行制度反腐、科学反腐、综合反腐,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按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加强国际间反腐败合作。

(三)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坚持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必先从严原则,严厉惩处腐败分子

古今中外历史表明,吏治腐败,必然丧失民心,导致政权更迭。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埃及、叙利亚政局剧烈动荡,一个重要原因是吏治腐败。毛泽东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反腐倡廉,重在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纲,纲举目张。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提名、任用、选拔、考察、决定、监督等环节上完善工作机制。选好用好干部,这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坚持从严治党,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约束。对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不管资格多老、地位多高、贡献多大,都要依法惩处,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任何人没有凌驾于党纪和法律之上的特权。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用反腐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组织人民群众依法依规进行反腐败斗争,构建反腐败斗争的铜墙铁壁

实践证明,反腐败斗争不宜搞群众运动,但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党最持久最坚实的社会基础,是反腐败斗争的强大动力,是构建健全的反腐败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邓小平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核心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必须切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开门整风。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认真查摆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敢于揭短亮丑,敢于红脸,以“向我开炮”的勇气和决心,进行正面的思想交锋,达到“出一身汗”,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目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彻底清洗掉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五)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坚决克服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转变工作作风

铺张浪费、奢靡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和民族精神的风骨,严重影响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败坏了党风、政风,动摇党和国家根本。古人云,奢靡之始,亡国之渐。秦败于奢、隋亡于奢,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形成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历来强调厉行节约,反对铺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全党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树立以俭为荣、以奢为耻的理念,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思想道德基础。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精神,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财务制度、审计制度等,逐步推行公务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加快推进相关制度的废、改、立,动真格、出重拳,“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三公消费”等焦点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廉洁自律,从我做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作风建设,必须从中央政治局抓起。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人民群众好评如潮。这对于反腐倡廉、消除奢靡之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余英杰凃天向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