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遗址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宣教 > 红色遗址

红色遗址新发现

发布日期:2022-12-05 14:30:00

  三店徐王湾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指挥战斗

  地址:新洲区三店街坨坑村徐王湾南(王氏宗祠)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余人执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8月底进入鄂东大别山区,10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进驻黄安七里坪一带,并迅速占领和控制了黄陂、麻城一带。为适应战事的发展需要,10月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移住新洲柳子港东南徐王家湾(今新洲区三店街坨坑村徐王湾南),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住在附近的王氏宗祠指挥战斗。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进驻新洲不久,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就发动了李家集之战。此仗打得异常惨烈,战斗持续3天3夜,我军最终占领李家集。至此,国民党设置的(黄)陂麻(城)防线全部崩溃。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王氏祠堂)原有4进房屋,现只存主殿,仍作王氏祠堂。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南湖校区遗迹

  平叛夏斗寅的学生军在这里入住学习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校内

南湖校区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后改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一个教学点。1927年4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学兵团(团长张治中)1300多人编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入伍生总队。学兵团在参加讨伐夏斗寅叛乱活动后,因形势日趋复杂,军校学生没有回到武昌城内的两湖书院,改驻郊外南湖坚持学习。6月30日,中央独立师建制撤销,学生重返两湖书院。7月18日,学生毕业,南湖校区不复存在。

南湖校区原为陆军第三中学堂,后为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所在地。这两所学校前后办学8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叶挺、邓演达、唐生智、何应钦、耿丹……这批接受近代军事教育的新型人才成为20世纪的湖北乃至全国引领时代风骚的人物。

目前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南湖校区的营房等建筑已被拆除。

  中共中央组织部(旧址)遗迹

  1927年党组织在这里壮大队伍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铭新街13号

1926年秋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继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中共中央亦陆续将机关由上海迁来。中央组织部先在汉口贯中里内办公,后迁往汉口铭新街13号。

北伐战争的胜利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到1926年底,武汉三镇工会组织已发展到200个以上,有组织的工人达20万人。1927年1月,武汉工人和各界群众掀起了驱逐英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声势浩大的斗争,收回了汉口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中的空前壮举。中央组织部利用这些有利形势积极在工人和农民中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迅速改变了中央组织部初迁汉口时工作停滞的状态。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前后,中央组织部进行了转移疏散党员干部的大量工作,为党保留了宝贵的人才。随着武汉革命形势的继续恶化,中央组织部迁往上海。

中共中央组织部旧址建筑已拆除。

  中共中央长江局(1938年)国际宣传组遗迹

  毛泽东《论持久战》在这里译成英文

  地址:江岸区洞庭街冷冻厂附近

中共中央长江局国际宣传委员会国际宣传组简称中共中央长江局国际宣传组。抗战初期武汉成为中国事实上的战时首都,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于1937年12月,是中共中央当时派往我国南方的重要领导机构。

长江局成立后,为开展国际宣传工作,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专门设立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外事机构——国际宣传委员会及其工作班子国际宣传组,办公场所设在法租界吕钦使街(今江岸区洞庭街冷冻厂一带),由周恩来直接领导。国际宣传组在武汉翻译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并给共产国际主办的《国际通讯》(英文版)撰稿,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中共的政策主张,接待联络国际友人,为打破国民党歪曲事实的宣传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共外事工作开创了新篇章。1938年10月底武汉沦陷前,国际宣传组随长江局撤离汉口。